
(1)外排水量大。随着油田进入开发后期,采出液含水率会逐年上升,由此造成了产出水量及其污染物总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。
(2)水温高。采油污水来源于地层深处,水温高,通常在40~70℃。由于水量大,在地面停留时间短,经污水站处理后的水温仍然在35~65℃之间。
(3)矿化度高。油田采出水总矿化度为(0.3~14)×104mg/L,可30×104mg/L。
(4)油、水密度差值小。有些油田油密度较大,与产出水的密度相差较小,由此造成水中油难以上浮,油、水分离困难。
(5)有机物含量高、种类多。油田采出水中本身含有多种有机物,如挥发酚、有机硫化物、石油类等。为保证油水分离,防止腐蚀、结垢,采出水中添加了大量化学药剂,造成采出水成分更为复杂。
(6)细菌含量高。在适宜的条件下,大多数细菌在污水系统中都可以生长繁殖,其中危害性为硫酸盐还原菌(SRB)、腐生菌(TGB)以及铁细菌(FB)。





许多学者对吹脱法用于不同的氨氮废水处理进行了实验研究,分别得到其吹脱工艺条件。
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:(1)吹脱法普遍适的pH 在11 附近;(2)考虑经济因素,温度在30~40℃附近较为可行,且处理率高;
(3)吹脱时间为3 h左右;(4)气液比在5 000∶1左右效果较好,且吹脱温度越高,气液比越小;
(5)吹脱后废水的浓度可降低到中低浓度;(6)脱氮率基本保持90%以上。尽管吹脱法可以将大部分氨氮脱除,但处理后的废水中氨氮仍然高达100mg/L 以上,无法直接排放,还需要后续深度处理。
1化学沉淀法
化学沉淀法又称为MAP沉淀法,是通过向含有氨氮的废水中投加镁化物和磷酸或磷酸氢盐,使废水中的NH4﹢与Mg2﹢、PO43﹣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磷酸按镁沉淀,分子式为MgNH4P04.6H20,从而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。
2 吹脱法
吹脱法去除氨氮是通过调整pH值至碱性,使废水中的氨离子向氨转化,使其主要以游离氨形态存在,再通过载气将游离氨从废水中带出,从而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。吹脱法去除氨氮效果较好,操作简便,易于控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