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我国将成为MBR市场,未来两年仍在快速渗透。我们认为,我国MBR工程在市政污水处理领域的渗透率将会超过发达国家。主要原因为:
MBR问世时发达国家污水处理系统已完善,无太大改造动力,而我国市政污水系统先天条件较差尚处于不断改造阶段,使新工艺有更多发展空间。
MBR相较于传统活性污泥法优势在于:占地小+出水好+污泥少,在土地资源紧张、北方缺水地区、南方太湖巢湖滇池等生态敏感区域都具备较强竞争力。从水环境发展趋势看,水环境提质增效既需要长期一步一步改造管网治本,也需提高污水厂出水水质治标,治标于治本。





许多学者对吹脱法用于不同的氨氮废水处理进行了实验研究,分别得到其吹脱工艺条件。
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:(1)吹脱法普遍适的pH 在11 附近;(2)考虑经济因素,温度在30~40℃附近较为可行,且处理率高;
(3)吹脱时间为3 h左右;(4)气液比在5 000∶1左右效果较好,且吹脱温度越高,气液比越小;
(5)吹脱后废水的浓度可降低到中低浓度;(6)脱氮率基本保持90%以上。尽管吹脱法可以将大部分氨氮脱除,但处理后的废水中氨氮仍然高达100mg/L 以上,无法直接排放,还需要后续深度处理。
由于PP和PVDF材料易制备成孔隙率和孔径均合适的中空纤维膜,因此这些材料在膜吸收的科学研究中仍比较常用。但考虑将这些膜材料应用于工业规模,仍存在巨大的挑战。
工业应用比较可行的方法是使用全氟化聚合物,比如“塑料王”聚四氟乙烯(PTFE),PTFE膜材料化学性质极其稳定、机械强度高、疏水性强。但PTFE膜材料不能采用传统的相转化法制备多孔膜,而且PTFE中空纤维膜的孔径和孔隙率较难调控,因此目前国内只有少数人能制备出性能稳定且孔径均匀的PTFE中空纤维膜(如大连化物所)。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