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氨氮废水的形成通常是由氨和无机氨的共同存在引起的。废水中有两种氨氮,一种是氨氮,另一种是无机氨,主要是硫酸铵、氯化铵等。
氨氮废水主要来源于化工、冶金、化肥、煤气、炼焦、鞣制、味精、肉类加工、养殖等行业排放的废水和垃圾渗滤液。氨氮废水对鱼类和一些生物也有毒。
此外,当工业中回用含有少量氨氮的废水时,会腐蚀一些金属,特别是铜。它还可以促进输水管道和水设备中微生物的繁殖,形成生物污垢,堵塞管道和设备。
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、化学氧化法、生物法、膜分离法、离子交换法、土壤灌溉膜分离法、离子交换法和土壤灌溉法。





薄膜分离技术
用膜法筛选氨氮的脱除法。本法操作简单,氨氮回收率高,无二次污染。
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用电渗析和PP(PP)中空纤维膜法处理高浓度无机氨氮废水,取得了较好的效果。2000~3000mg/L的氨氮废水,采用电渗析法处理,去除率达85%以上,浓氨水达8.9%。本法工艺简单,不消耗化学物质,运行能耗与废水氨氮浓度成正比。其脱氨率可达90%以上,硫酸铵回收率约25%。使用时需加碱,加碱程度与废水氨氮浓度成正比。
这是一种具有选择性、透过性的乳状液膜,可用于液-液分离。一般采用乳化液膜(如煤油膜)作为分离介质,在油膜两面以NH3的浓度差和扩散传递驱动下,NH3进入膜层进行分离。采用1000~1200mgNH4+-N/L、pH6~9等处理湿法冶金总排口废水,处理湿法冶金厂的表面活性剂用量为10~11mgNH4+-N/L、PH6~9等。硫酸盐质量分数为10%,废水的氨氮去除率可达97%以上。
氨氮废水处理技术
氮进入水环境的途径包括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。空气、非市区径流和生物固氮是含氮物质自然进入水环境的来源和过程。人的活动也是氮的重要来源,主要包括城市生活和工业废水、各种浸滤液和地表径流。化肥是水体氮素的主要来源,作物未利用的氮素通过农田排水和地表径流进入地下水和地表水。伴随着石油、化工、食品、等行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渗滤液中氨氮含量急剧增加。